首页
律师简介
马培杰律师文集
合同新闻
合同终止
合同担保
合同效力
法律咨询
联系方式
首页 > 律师文集 >

合同终止

马培杰律师文集合同新闻合同终止合同担保合同效力合同纠纷合同范本合同法规合同保全合同订立合同义务合同诉讼合同履行合同违约
搜索律师文集
关键字
法律援助
电话:13508724904
联系人:马培杰
云南 大理

合同解除的效力秘密

添加时间:2016年9月1日   来源: 大理合同律师     http://www.dlhtlaw.com/
  一、合同解除的效力概述   合同解除的效力,是指合同被解除后所发生的法律效果。对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不同学说,包括直接效果说、间接效果说、折衷说、债务关系转换说、清算了结说。   1.直接效果说。所谓直接效果说,是指合同因解除而溯及既往的消灭,尚未履行的债务免于履行,已经履行的部分发生返还请求权。依此学说,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的法制下,所给付的有体物的返还请求权应是物的返还请求权,具有物权性质和效力。在损害赔偿的范围上,存在信赖利益说和履行利益说的分歧。 [1]   2.间接效果说。间接效果说认为,合同本身并不因解除而归于消灭,只不过使合同的作用受到阻止,其结果对于尚未履行的债务发生拒绝履行的抗辩权,对于已经履行的债务发生新的返还债务。根据该说,合同解除场合发生的恢复原状义务,并非基于合同溯及既往的消灭,而是基于解除的本质,特别是有偿双务合同上给付与对待给付的等价交换的均衡,合同上的债权关系并非因解除而消灭,而是形成为恢复原状的债权关系。恢复原状请求权被视为一种居于物权的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请求权中间的、混合的特殊权利。在损害赔偿的范围上通常解释为履行利益为准。 [2]   3.折衷说。按照折衷说,就未履行的债务从解除时起债务消灭(不认溯及效力这一点,与直接效果说不同),就已经履行的债务发生新的返还债务(这点与间接效果说相同)。 [3]因解除发生的恢复原状义务的履行,从宏观上看是再现契约无效时应有的状态,可叫“契约的失效”。由契约发生的债务中,未履行者因失效而消灭。 [4]   4.债务关系转换说。该说认为,由于解除使原合同关系变形,转换为原状恢复债权关系,原合同上的未履行债务转化为原状恢复债权关系的既履行债务而归于消灭,原合同上的既履行债务转化为原状恢复债权关系的未履行债务,经过履行后始消灭。 [5]   5.清算了结说。该说认为,合同解除的效果,并非由法律规定发生,而是基于单方法律行为。解除权的行使,于双方的给付义务已经履行时,则建立了返还义务,解除权只是变更了合同的债的关系的内容,其债之关系仍然存在,因解除而在内容上变更为“清算关系”。 [6]   以上学说,作为德国民法典的解释,直接效果说为通说;作为日本民法的解释,虽然多少存在分歧,但是几乎所有的学者和判例都认可直接效果说。 [7]我国民事立法中,有学者认为,基于《合同法》的立法计划和立法目的,按照体系解释,《合同法》对合同解除的效力采取的是直接效果说。 [8]   归纳起来,合同解除的效力主要涉及合同被解除后,是溯及既往还是仅向将来终止;合同终止时,已经履行的和尚未履行的债务如何处理;合同解除是否影响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等。   二、合同解除与溯及力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是指合同解除后是否溯及既往的终止。如溯及既往则有溯及力;如不溯及既往则无溯及力,合同解除仅使合同关系向将来终止,解除之前的合同关系仍然有效。 [9]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作了较为灵活的规定,该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据此,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是否请求。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也可以不要求恢复原状。质言之,是否恢复原状,由当事人意思自治。二是合同性质。根据合同性质能够恢复原状的,则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如果根据合同性质不可能恢复原状的,则当事人不能要求恢复原状。 [10]此处所谓合同的性质,其实就是合同是一次性合同还是继续性合同。   (一)一次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有溯及力   所谓一次性合同,也称为非继续性合同,是指履行为一次性行为的合同。一次性合同被解除时通常能够恢复原状,即已经进行的给付能够返还给付人,故原则上应当具有溯及力,且只有赋予解除以溯及力才能实现当事人解除合同的目的。合同的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二)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无溯及力   所谓继续性合同,是指履行必须在一定继续的时间内完成,而不是一时或一次完成的合同,如租赁合同、借用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等。此类合同通常以使用、收益标的物为目的,已经被受领方享用的标的物效益,客观上无法返还,无法恢复原状,所以这些合同解除无溯及力,只能产生向后解除的效力,除非当事人有相反的约定。在继续性合同中,纯粹交付标的物的分期付款或分期交货买卖合同,其解除时有无溯及力应当分别而论,若标的物不可分,出卖人只交付部分标的物的情况下,合同解除应该有溯及力;反之,若标的物为可分物,相互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关联,则也只应当发生向后解除的效力,而不具有溯及力。 [11]   需要指出,我国《合同法》第98条规定:“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据此,无论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都不受影响。   三、合同解除与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是合同解除有溯及力的直接效力,是各方当事人基于合同发生的债务全部免除的必然结果。在合同尚未履行时,解除具有溯及力,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全部溯及地消灭,当事人之间当然恢复原状,不存在产生恢复原状义务的余地。恢复原状义务只发生于合同部分或者全部履行的情况。由于合同自始失去效力,所以当事人受领的给付失去法律依据,应该返还给付人。   恢复原状在效力及范围上有自己的特性。在效力方面,由于我国法律未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理论,因此给付人请求受领人返还标的物的权利可以是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它优先于普通债权得到满足。在范围方面,它以给付时的价值额为标准进行返还,受领人获得利益多少,在所不问。 [12]   四、尚未履行的债务免除与不当得利返还   合同解除无溯及力时,解除前的合同关系仍然有效,因此解除前进行的给付仍然有法律依据,只是自合同解除之时起尚未履行的债务被免除。这样,就发生了如下问题:当事人一方已经部分或全部履行了债务,对方却未履行对待给付,或者虽然也履行了债务,但双方各自的履行在数量上不对等。对这一问题采取所有物返还显然不妥,因为给付人在合同解除后未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唯一的办法是运用不当得利制度加以解决,即受领人将其多得的利益按不当得利规则加以返还。 [13]   即使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但标的物已不复存在,或虽存在但返还标的物不符合效益原则等,或者债务的履行为提供劳务,亦按不当得利返还处理。   不当得利返还,在范围方面以受领人知道其取得利益无根据时尚存的利益为限,至于在返还时受领人有无利益存在,则在所不问。   五、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   (一)解除权的行使不妨碍损害赔偿请求权   解除权的行使使合同当事人特别是解除人,免除己方所负债务,如果已经进行了给付则可请求返还,毫无疑问这是解除制度带来的一个重大好处。但是,在许多场合,仅此并不能完全弥补解除人因对方的债务不履行而蒙受的损失。 [14]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合同解除与合同债务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损害赔偿责任能否并存的问题,即合同解除是否影响当事人业已取得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15]对此,德国、瑞士、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民事立法均予承认。 [16]就我国民事立法而言,《民法通则》第115条规定,合同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可见,在合同解除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取得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因合同被解除而受影响。具体说来,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并存的情形可以作如下归纳: [17]   1.在协议解除情形。各方订立协议解除合同关系,协议中就当事人一方业已取得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有约定的,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的禁止性规范,依照其规定。没有约定的,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受协议解除的影响。   2.在约定解除情形。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一方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有约定的,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的禁止性规范,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受合同解除的影响。   3.在法定解除情形。法定解除与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应区别而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因存在有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或者因当事人没有过错,从而不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条件;或者虽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条件,但当事人的违约并未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法定解除当不会与损害赔偿并存。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条件,且违约行为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法定解除可以和损害赔偿并存,违约方应赔偿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全部损害。   (二)损害赔偿的范围   合同解除时,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债权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的范围,一是债务人不履行的损害赔偿;二是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一般包括: [18]①债权人订立合同所支出的必要费用;②债权人因相信合同能够履行而作准备所支出的必要费用;③债权人因失去同他人订立合同的机会所造成的损失;④债权人已经履行合同义务时,债务人因拒不履行返还给付物的义务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⑤债权人已经受领债务人的给付物时,因返还该物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2008年秋冬——2009年春夏作于上海  (本部分约6000字,含注释) ——————————
  【作者简介】
  李绍章,笔名土生阿耿,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民商法教研室教师。
  【注释】
  [1] 关于直接效果说的详细论述,可参见 [日]我妻荣:《我妻荣民法讲义v1——债权各论(上卷)》,徐慧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175页。
  [2] 参见 [日]水本浩:《契约法》,有斐阁1995年版,第107页。转引自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250页。
  [3] 参见 [日]我妻荣:《我妻荣民法讲义v1——债权各论(上卷)》,徐慧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75页。
  [4] [日]铃木禄弥:《物权的变动与对抗》,渠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页。
  [5] [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v?契约法》,成文堂1998年版,第97—98页。转引自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50页。
  [6] 参见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30页。
  [7] 参见 [日]我妻荣:《我妻荣民法讲义v1——债权各论(上卷)》,徐慧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76页。在该书中,我妻荣先生认为,直接效果说最为简明,也符合民法的宗旨,没有必要将解除后仍然存在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这一点看作是理论上的矛盾,而过分追究。台湾地区著名民法学者史尚宽先生也赞成直接效力说。但也有学者认为,依此说,因债务不履行引起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因合同解除而消灭,而只能依侵权行为法请求,则未免过于不公。参见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9页。
  [8] 参见崔建远:《解除权问题的疑问和释答》,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第42—46页。但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尽管德国以前的权威观点采直接效力说,但这种观点无疑已经过时了,现在人们一直主张清算说。参见朱岩:《德国新债法条文及官方解释》,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2002年的《德国债法现代法》改变了旧法的规定,明定解除合同并不排除损害赔偿,即采清算说。新近颁布的《荷兰民法典》也改弦易辙,采清算说。参见 [日]潮见佳男:《最近欧洲合同责任、履行障碍法的发展》,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欧洲合同法原则》则明定清算说。我国《合同法》第97条和《民法通则》第115条之规定显然也采清算说。参见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617页。
  [9] 我国的合同解除是否有溯及力,在《合同法》颁布之前,学说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解除原则上应具有溯及的效力。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各方当事人应当恢复原状。另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解除原则上没有溯及的效力,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当事人不必恢复原状,只是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参见陈小君主编:《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页。
  [10] 参见王利明、房绍坤、王轶:《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4页。有学者认为,在协议解除中,有无溯及力应采取意思自治原则,由当事人自己加以约定,无约定时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法定解除中,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种类、履行情况、合同目的等因素确定是否赋予解除以溯及力。参见刘凯湘:《合同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204页。
  [11] 刘凯湘:《合同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204页。
  [12] 详细论述可参见 [日]我妻荣:《我妻荣民法讲义v1——债权各论(上卷)》,徐慧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182页;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5—560页。等等。大陆民法、合同法教材及著作多引用之。参见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陈小君主编:《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页。
  [13] 需要指出,在德国民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上,其构成不当得利的要件是无法律上的原因,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受领的给付具有法律上的原因,也难以构成不当得利;但在中国内地,构成不当得利的要件之一是没有合法根据,这较无法律上的原因宽泛。于是,有学者认为,受领给付时未付对价或只付了部分对价,在合同解除时,该利益也属于没有合法根据。参见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254页。
  [14] 参见 [日]我妻荣:《我妻荣民法讲义v1——债权各论(上卷)》,徐慧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
  [15] 陈小君主编:《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页。
  [16]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各国立法例均有不同。第一为选择主义,即于债务不履行时,债权人得就合同解除或债务不履行之损害赔偿,择一行使。德国民法采选择主义;第二为合同解除及因合同消灭之损害赔偿两立主义,债权人得就合同解除及因合同消灭所生消极上的合同上损害赔偿,合并请求。瑞士债务法采此立法例;第三为合同解除及债务不履行之损害赔偿两立主义,即债权人得与合同解除同时请求债务不履行之损害赔偿。法国民法、日本民法、意大利民法采此立法例。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1页。
  [17] 参见陈小君主编:《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关于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并存情况的详细论述,可参见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256页。
  [18] 参见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17页。

合同法频道为您整理合同效力相关知识,合同效力栏目分类齐全,欢迎浏览,感谢您的访问。




首页 | 律师简介 | 专长领域 | 律师文集 | 相册影集 | 人才招聘 | 法律咨询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All Right Reserved

大理合同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508724904  技术支持: 大律师网